朱常淦顿时明白了,敢情这些人都在和自己要钱啊。
我要回来的钱,怎么可能再吐出来?
“钱现在在国库还是在内帑?”
“回陛下,嘉定伯、田宏遇、袁佑以及王之心抄家的钱,魏国公的六十万两运到,暂时还在内帑。”
朱常淦轻呼一口气,幸亏昨夜给崇祯打了个预防针,让他别插手。
要不然这钱要是进了国库,真就肉包子打狗了。
可以料定,这些钱放到国库,干不了几件正事就没了。
藩王骄奢淫逸,却天天来京城要钱,要他们的俸禄,这些藩王之中甚至派了专人盯着国库。
还有这群官僚,一个个无所作为,没有政绩观,但中饱私囊时,比谁都快。
还有兵部的将领,也都得等着要饷银,一听说国库有钱,必如一窝马蜂一样要钱。
不是给边关官兵,而是中饱私囊。
再加上,朝廷开销没有节制,入不敷出。
估计撑不了一個月。
“陛下,如今大明朝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恳乞圣明立奋乾断,以定封疆大计。”
“陛下,军备荒废,边关将领不居安思危,国防形同虚设,导致边境异族频繁入侵,长驱直入,朝廷蒙受重大损失,这一切乃是粮饷不足导致。”
();() “陛下需考虑江山社稷的稳定……”
一众大臣不断的上奏疏跟朱常淦叨逼叨逼,跟苍蝇一样,“嗡嗡嗡”的让朱常淦不厌其烦。
这就是大明朝后期的文官们,
他们采取的手段就是不合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名声、舆论胁迫皇帝就范。
如果皇帝不就范,
那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成化年之后,也就是大明第八个皇帝朱见深之后,皇权对于民间的管控大不如从前,到了万历之后,文禁几乎相当于没有。
此时,出版业已经高度发达了,文官士大夫们掌控了舆论的制高点。
你皇帝要是敢不就范,那我就写各种小笔记、小说杂谈。
黑你、编排你。
从全国范围内,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舆论压力。
你当皇帝的,要不要脸皮,要不要威严,要不要底线?
遇到太祖朱元璋这样的,手里有兵权,文官士大夫敢不配合直接打死,杀绝。
遇到嘉靖这样的老阴比,玩阴阴谋权术、平衡之术,你不配合,我让打,不论是文官还是太监,查出问题就打,经不住打的就打死。
遇到万历皇帝这样的不要脸不要皮的,直接留中不发,大明朝政务与我何干?文官毛脾气没有。
但这些在崇祯朝都行不通。
他谁也无法依靠,
其一,手上一毛钱的兵权都没有,武勋集团在北京保卫战后几乎团灭,于谦担任兵部尚书这个重要职位先例一开。
从此文官开始对明朝的兵权有着很大的掌控力。
到了崇祯朝,大明的兵部、兵权更是全掌控在文官集团的手里。
其二,他没有强大的宦官集团当打手,魏忠贤一死,崇祯急于扩大战果,内臣体系彻底被打残。
别说大文官,谁都打不了。
其三,他得拯救大明朝,所以没有办法像万历一样,什么都不管不顾,晕头往前过。
“行了!”
朱常淦猛地一拍御座,眼睛看向一个人。
温体仁。
想要终结一个话题,就必须切换另一个更为吸引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