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类似冻糕的小吃,是伊荔奶奶的拿手做法。
小时候,每到夏天,伊荔就经常跑到奶奶家,想吃奶奶亲手做的地瓜粉冻糕。
伊荔记得那做法相当简单,凭着回忆,她开始行动起来。
先准备几勺地瓜粉用水化开成浆;
再放两大碗水烧开;
然后调小火,将粉浆沿着顺时针方向慢慢倒入沸水中,并且迅搅拌均匀,防止黏锅;
最后,锅中的粉浆开始呈现出透明的胶水状时,关火;
准备一只平底盘子,将胶状膏体装盘,然后静置放凉后,便成了一大块凝固的冻糕。
用小刀将冻糕切成小豆腐块,再在上面撒一把白糖芝麻等,做成甜口的,最受孩子欢迎。
但有时候,大人们更喜欢咸辣的。加入盐巴、味精、生抽、陈醋、麻油、糖等调料,再撒一些葱花或者香菜蒜末,淋上一点辣椒油,做成鲜咸香辣的咸口冻糕,一口入喉,爽滑,细嫩,让人停不下来。
伊荔记得小时候奶奶总不让她多吃,怕她贪凉吃坏了肚子。因为冻糕本身偏寒,再加上夏天时候经常放在冰箱里冰镇过,确实不太适合体寒的孩子。
伊荔不知道扬扬的身体如何,但是就看他瘦弱的样子,想必也是要仔细些的。
所以,在尝试做冻糕的时候,伊荔多放了点粉,少放了点水,这是为了让冻糕还未彻底凉下来之前,便已经凝固可食用,温食吃起来对肠胃总是更好一点的。
最后为了中和寒性,也能提香,伊荔现炒了一把芝麻和花生,花生碾碎后和芝麻一起撒在冻糕上,空气中都飘着香。
当伊荔将一盘晶莹剔透又香味扑鼻的温热冻糕端上料理台,撒了一把白糖的时候,扬扬已经“咕噜”吞下了口水。
一开始还说不吃的苏井南终于是受不了诱惑,吃了个满嘴香。
之后,很快,苏井南便被请出了空间,睡在了他专属的小床上,一宿无话。
第二日清晨,伊荔起了个大早,趁着太阳还未升起,她便急匆匆地将苏井南拎进空间里后,上路了。
苏井南在小木屋里看了半宿的星星,还未醒来,突然就被拎出了被窝,放到了的扬扬面前。
这两个一残一幼,在她的厨房里倒也逍遥,吃吃喝喝玩玩地互相照顾着。
大约走了半个多时辰,翻过一个小沙丘,伊荔便到了集市。
集市虽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吃的喝的用的基本能满足生活所需。
古人好像都起的早,此刻集市上已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伊荔戴了个帷帽,遮住了大半的脸,混迹在人群中,倒也自在。
她除了要赶紧置办一些吃食家用外,还要给苏井南找个大夫看看伤势。
这么想着,便先拐进了一家医馆。
片刻之后,苦着脸出来。
医馆的收费并不便宜,她身上所有的铜板加起来,也不够付诊费。
不过幸好老大夫人还算不错,他提醒伊荔道如果伤者还能勉强站起来,那大概是伤到了筋骨,不至于断了骨头,那即便不看大夫,好好将养着,日子长了也会慢慢好起来的。
可以说,这只能算是个不好不坏的消息。
伊荔出了医馆后,买了两个包子,找了个无人的拐角处进了空间,将包子递给扬扬,并且告诉了苏井南方才医生说的话。
苏井南一听,感到十分遗憾,又十分不得已地说道“那以后要多麻烦伊荔姐姐了,待在下的伤好后,一定好好报答伊荔姐姐。”
伊荔目光落在苏井南的脸上,沉默了片刻后离开了厨房。
虽然苏井南的话也算在理,可是她总觉得有些说不上来的怪异。
时间有限,伊荔只能暂且放下苏井南的事情,抓紧时间了解这个小镇,买点东西回去。
只是手中的铜板有限,也买不了多少东西,更不舍得用。只能将就着先买一些主食和青菜。
想起扬扬一直期待的炖排骨,伊荔攥了攥手中所剩不多的铜板,来到肉摊前。
肉摊的老板看到伊荔这个面生的姑娘家,笑得脸上的横肉都挤到了一块,好像再用力点,便能滴下油来了。
“小姑娘买肉呢这大热天呢,可仔细给晒化了小脸”
这挤眉弄眼的样子,着实让伊荔倒胃口。
但这种人要是抓住了他的心理,反而好说话。
伊荔也挤了个甜的要化了的笑容,装作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大哥,这骨头是怎么卖呢,奴家身上的钱也不多了,也不知够不够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