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高大翠绿的竹子看的北方人津津有味。
他们北方肯定也有竹子,不同朝代气候不一样,但是大体而言,竹子少有长得和南方一样,那么粗壮高大。
麦田里的老汉啧啧称奇:“那样大的竹子,砍一截就能直接拿来做杯子了,忒方便了!”
邻居提醒道:“张老三,有草酸,会中毒的。”
老汉全不在意:“那就拿水煮煮醋酸消杀,再太阳下晒晒消毒就行了。”
邻居听笑了:“好你个张老三,谁没学啊,净和我显摆呢!”
从江浙到广西,鲜美的冬笋,大头甜笋,然后是腌制柳州酸笋的鞭笋。
说到酸笋,主播扒了一大口饭,天幕下的观众也止不住的吸溜口水,想起了那小料满满,炸蛋铺满大碗的螺蛳粉。
[黄豆酸笋小黄鱼。
将长不大的小黄鱼事先炸透,和黄豆酸笋一起炒,一整盘出锅,白笋黄豆小黄鱼,佐料里的辣椒鲜红,色泽油润鲜亮,看着就十分下饭。]
一盘看着就好吃下饭的菜,趁着画面还在,赶紧多扒两口饭。
家里条件好的人受不了了,小黄鱼黄豆都不是什么珍贵食材,就笋子是时令菜而已,但这个到了时候也不难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这个时空还有一个月也到春天了,他到时候多备点缸子,尝试着腌笋吃。
菌子保存不久,腌了的笋子还不能多保存久一点吗!
慢镜头下,笋尖破土而出到茁壮成长的画面都拍的一清二楚,大自然的旺盛生命力看的大家自觉安静下来,欣赏生命的活力。
[“除了新鲜食材,成就美食的调味料,有时同样来自于自然。”
云南大理,一只手捧着白色‘石头’,拿着刀不停剐蹭,白色颗粒随着人的动作不断洒下。]
所有人都第一时间反应这是什么——盐!
漂亮的天空,气势磅礴的瀑布,独特的红色砂岩……这些地方风景是那么美丽,但盐的出现,让更多的心思都无法专心欣赏景色。
“红色砂岩里有天然盐井!”
即使有了主播提供帮助,他们的人力、物力、科技水平也没法和后世比较,生产的盐产量有限。
即使产量高了,暂时和朝廷经济命脉挂钩的盐政也不会轻易改变,因而盐始终都还是大家离不开,花费高的重要生活物资。
红色砂岩上的白色颗粒,让大家看的心驰神往。
后世的山村,煮盐想来应该都成了他们的风俗。
小桶装上湿漉漉的泥土,烧上柴火,放进卤水里熬盐。
上千年的盐井煮着现在的盐,产出来的盐也不再是人必须吃的重要生存物质,而只是为了用这些新煮出来的盐腌血肠、火腿。
有吃货发出弹幕:我好像在超市里看过,是不是那一整条包装的诺邓火腿!
看到弹幕的小小点头:“对,就是那个,云南的诺邓火腿、宣威火腿,还有浙江的金华火腿,这三个都太有名了。”
民族众多混杂居住的诺邓人没想到,他们的火腿居然以后还成了地方品牌了能从云南卖去全国。
被额外cue到的宣威、金华人骄傲抬头:没错没错,我们这里的火腿就是很好吃!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