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完全被那些仙女给迷了眼睛,只晓得享乐。
不过王布犁早些年岁尚幼,禁不住诱惑实属正常。
虽然早年间王布犁也没少帮助大明,但是目前而言,有了这种地图,那大明将来就会更上一层楼。
什么蒙古人的逃亡路线,通通都不好用。
朱标只感觉神清气爽,当即拿出钥匙,把信件放进沉甸甸的铁箱子当中。
寻常人想要搬走,十分困难,更不用说是在皇宫内。
朱标屏住心神,心想着明天在把徐达叫过来,再与他详谈。
天气渐渐炎热。
王布犁走在前头,朱元璋与他并行,前面也有人护着,后面也有人跟着。
朱元璋这些年花费二百万贯并诏行省各选耆民运钞籴粮,于居民丛集处置预备仓,各州县东、南、西、北四所,以备荒年赈济;又于近仓之处,佥点“耆老”或“大户”看守。
预备仓作为一种以储粮备赈为主要职能的仓储制度,为明代所独有。
此后直至晚明,预备仓“虽间有废毁,却一直为诸帝所屡屡讲求,遂成一代之制”。
明初预备仓在苏松地区曾普遍实施。
大多数县份皆设仓“以贮官谷,多者万余石,少者四五千,仓设富民守之,遇有水旱饥馑,以贷贫民”。
朱元璋是熟悉乡间这种粮仓,特别容易监守自盗。
特别要防备大户的侵盗私用,预备仓谷空虚现象。
待到朱棣登基,仅仅是在建文上位这几年,南方官仓储谷,十处九空,甚者谷既全无,仓亦无存。
针对这一情况,永乐年间许多地方均进行了仓储的修复工作,使谷储重新得以充盈。
至洪熙宣德时期,预备仓开始陷入严重的困境之中。
朱元璋除了带着王布犁来探索仙境,也是为了好好看一看这种事,有没有人当硕鼠。
“咱在洪武三年就出诏令,如今看来吴县、昆山、常熟三县皆是还没有开展此举,咱记得这里也是赋税大县,怎么会没有钱粮富裕呢?”
面对朱元璋的疑惑,王布犁也摇摇头。
他并不知道这其中的猫腻,也不是很了解这里面的勾当。
但至少他还没现有什么火烧龙仓的事情生。
“岳父,若遇青黄不接或者水旱灾荒,预备仓储都没有,更无法挥其职能。”
“嗯。”朱元璋也知道南方赋税重,但也不至于把他的命令置若罔闻。
朕可是花了二百万贯钱呢,怎么连个水花都没见到呢!
“朕设立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农民的生活难以维持,不得不“贷于富家,富家又数倍取利,而农益贫。
至有秋,则先偿私贷,然后及公赋,公私既输而农则贫矣;
农贫复假贷,或鬻子女,或弃本业,积贫至困如火销膏,到时候他们就从给大明赋税的名册上消失了。”
朱元璋对于这些大户的套路很是清晰。
“岳父,那这个仓就该往外扩展一点。”王布犁背着手道:“不过是朝堂为了稳住百姓,给与他们的一些福利,那不如扩大化。”
现在听到花钱的事,朱元璋是一丁点都不心疼了。
用不了一两年,咱手里的银锭铜钱定然不在少数。
“你且说说。”
王布犁组织了一下自己的语言:“济农仓作为陛下设立的一项特殊的仓储制度,不独履行“遇后青黄不接,车水救苗,人民缺食之际支给赈济”的职能。
直接扩大至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凡运输有损负,及筑堤防而力役亦借给之民,使不失所;
其他如夏税麦豆、丝绵、户口食盐、马草、义役、逃绝积荒田粮、杂派等等,也多从济农仓开支。
朝堂定以仓粮用于上缴田赋和有偿性的服役,可以间接地减轻贫民杂税和徭役负担,从而共同构成一种更具效力的农业再生产维护系统,有利于稳固百姓在土地上耕作。”
“哎。”
朱元璋连连颔:“这个主意好。”
他同样背着手,瞧着田间的百姓劳作:“你也知道,咱自幼穷惯了,总喜欢不花钱就把事给干了。
可你小子大抵是从小没吃不饱,也没受过穷,所以就喜欢花钱了事。
事实证明,这钱还真他娘的是好东西啊,人人都离不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