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个略显苍老,却带着几分倔强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殿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须皆白,穿着儒衫的老者,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看他的服饰,似乎是郡学里的一位老教习。
老者深吸一口气,对着赵琰拱了拱手,脸上带着明显的不认同。
“殿下刚才所言,老朽……恕难苟同!”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寂静的学堂里,却显得格外清晰。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有人敢站出来反驳了!
赵琰看向那位老者,脸上并没有露出任何不悦的神色,只是平静地问道:“哦?老先生有何高见?”
老者挺了挺腰板,似乎给自己壮了壮胆气。
“殿下说天灾非天意,说天人感应是狗屁道理,老朽不敢苟同!”
“自古以来,王朝更迭,国家兴亡,岂是无迹可寻?”
他提高了音量,试图用历史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便说那前朝,为何会灭亡?”
“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皆因那僖宗皇帝,好大喜功,骄奢淫逸,不恤民力,大兴土木,耗尽国库!”
“更有那朝中奸臣当道,蒙蔽圣听,祸乱朝纲,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如此倒行逆施,悖逆天道,终引得上天震怒,降下灾祸,这才导致了前朝的覆灭!”
老者越说越激动,仿佛历史就在眼前重演。
“纵观历朝历代,哪个王朝的灭亡,不是因为君主失德,奸臣作祟?”
“哪个不是因为天怒人怨,最终被上天所抛弃?”
“这桩桩件件,难道不都是‘天人感应’的明证吗?难道不都是上天对失德者的惩罚吗?”
老者一番话说完,虽然气息有些不稳,但眼神却带着一种卫道者的坚定。
台下不少官员和士子,也暗暗点头,觉得老者言之有理。
赵琰看着这位激动的老者,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
他没有立刻呵斥,也没有急于反驳。他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转变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种公开的质疑和辩论,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碰撞和思辨,新的思想才能生根芽。
“老先生,请坐。”
赵琰示意老者坐下。
待老者坐定,赵琰才缓缓开口。
“老先生方才所言,前朝僖宗如何失德,奸臣如何作祟,导致亡国。”
“听起来,确实条理清晰,似乎也印证了‘天罚’之说。”
“那么,本王想请问老先生,”
赵琰的目光,温和却又锐利。
“您所说的这些前朝旧事,这些关于僖宗皇帝和奸臣的记载,您是从何处得知的呢?”
老者一愣,随即理所当然地答道:“自然是……自然是从史书上看到的!”
“每个朝代的历史,不都是这么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