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得多的,还是有些奖励的。”
说完要求之后,周止就坐下,开始写书。
……
早上一辆大班车停在了知青办事处的门口,林清月大包小包的提着行李走上汽车。
今天一晚上和大部分知青聊得还算开,大家都是要回城的。
毕竟都没有啥子真的血仇之类的,没必要互相仇视。
不晕车的一些人聊起天来,因为在农村情报站学了不久,这些搬龙门阵的技术只高不低。
“清月,你是北平人?首都啊?羡慕啊!”
林清月微微一笑。说道:“陈知青也是北平的。”
他们公社陆陆续续下来了好几批知青,林清月是74年的时候下来的。
才上完高中,并不算离谱,因为这时候是5+2+2的学年制度。十四五岁读完高中的大有人在。
陈知青是她旁边的一个长得比较年老的知青,快奔三十了,她就比较惨,是第一批下乡的知青,几乎是把花样年华都放在了这上。
这段知青文化,并不完全是“伤痕”,只是分化为了伤痕。
例如刘心武的《班主任》。
另一个铁生的《我遥远的清平湾》可以说是别样的知青文学,他写得大多都是美好岁月。
林清月和陈知青就可以分为这两类。
林清月享受这一段时光,对于陈知青来说就是痛苦的。
我们并不能说,那一者是绝对错误的,但是对于农村和上面带有绝对敌意的就算错误的。
陈知青苦笑一声,她是坚定的回城党,说道:“是啊!都十多年没回去过,不知道爸妈怎么样呢!”
“我也不知道,我妈说我爸成功平fan了,恢复工作,我干脆回去看看他。”林清月说道。
以前的她不喜欢跟外人聊天的,今日心情好,要回家了,说得多些。
“还回去呢!清月,我们问你一句不当心的!你爱人怎么办呢?”一个知青在旁边八卦道。
“他后面要考大学的,我在北平等他,大不了,过半年,我考这边的学校等他便是。”林清月声音淡淡的,倒是坚定。
陈知青是来时人,劝说道:
“上面的政策模糊不定,你就知道自己能回来吗?不如在北平找个好人家算了。”
旁边的几人也是纷纷劝道:“对呀,清月,你就算是二婚,但是知青们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没几人当真嫌弃你,你长相条件不差,等着人家不值得。”
林清月面色不太好,不过依旧挂着一丝微笑:
“没事,我不想找新人的。”
“你就不怕他背叛你?”
“怕什么?”
紧接着,陈知青笑道:“村小有个漂亮姑娘,叫刘琪不是?原本两人就是青梅竹马呢!你想想你和周止不是日久生情?处半年才出来感情。
你走了半年,人家一起处半年,不也能处出感情?加上人家门当户对,一个书记女儿,一个队长女儿,般配。”
林清月一听,只觉得一阵五雷轰顶。
虽然相信周止会等着自己,但是一想到还有个小狐狸精在那里候着,她就牙痒痒!
糟了!有人偷家!
她继续说道:“没事,我相信周止的,好了,别老关心我家里事,你是江城的?”
“嗯嗯,你们坐到了江城转火车,我就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