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让你们背的书,今天一个个过来抽查,等背会之后,才可以出门,不然就得留堂。”
这时候认真学习的好处就体现了,能够提前下课,但是那群从来不背书的孩子却丝毫没什么感觉。
因为夹在留堂的学生里面,他们还能够一起讲话,玩些小游戏。
周止就这么搬着一个凳子坐在门口,一条腿横着撑在门口上面,挡住学生的去路。
他边听背书,边在想事情。现在第一篇小说已经投稿成功了,他决心要写第二篇小说出来。
……
显然作为整个村小嘴巴最大的校长,自然是得意洋洋的走到了大队门口。
村小是和大队的晒谷场挨着很近的。
“哎呀!我们村小的周老师真有文化呢!!”
村小除了周止这一个姓周的,还有两个男老师都姓周。
整个长文大队,最多的是姓周的,第二就是刘,刚刚好就选的刘家和周家的大户做了队长,也能管的住人。
正如《乡土中国》中分析的家族是一个绵延的事业圈,比起来封建皇帝,这些家族族长、宗老的权力似乎是更加容易体现。
不少村村长都是姓氏的一些领头人。这样才真的有利于管理,在古代这些人也叫做乡长。
“哪个周老师?又是啥子事情?”
校长这一番话,倒是引起来不少人的好奇。晒谷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八卦地!仅次于水井的存在。
“你倒是继续说说!”
校长神秘兮兮一笑,继续说下去:“还能是哪个?学历最高的周止老师!你们是不知道,他写的小说,可是寄到了北平里面去!被人瞧上了!”
你和这些连杂志都没听过的乡亲们说《人民文学》,人家也许不知道。
但是你说北平!
那是首都,政治文化中心,他们自然知道。能够和首都扯上关系,那就证明这家伙是真神嘞!!!
“还是我们村小的周老师有文化!”
“周止,就是被老婆甩的那个?”
“对对对,就是他,大队队长的小儿子,文化人,可惜被老婆抛弃了,人老婆跑去北平了!!”
一说到老婆跑了,大家瞬间就想起来他那还有些帅气的脸颊!这个标签硬生生的是贴在了周止的身上了。
有些人自然是以前跟着一起嚼舌根的,现在风向转了,也跟着一起转。
“厉害啊!写的文章,都去北平了!那这东西,是不是证明mzx也在看?”
有人接了一句:“老人家都走了几年了,去北平,那意味着,他有文化,有水平,未来是大作家。”
“作家是啥子?”
作家这名字听起来生疏,主要这名字在一些年轻人口中不算陌生,对于乡里人就是模糊不清的。
“作家?你这不懂了吧?秀才知道撒?放在百年前,这些能写文章去首都里头的,好歹都算得上一个进士。比秀才都厉害。”
反正村民都不知道这个作家有多有文化,多有见识!
一人扯一句犊子,反正拼凑起来,好像确实是厉害,不得了了。
最后做活的周立挺都听说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