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我怎么没听说过。”
“就是上个月的事情什么什么的救赎,提蓝桥,应该是座桥!!”
他不大确信,所以今天还让几个文化馆的人出去打听了。
黄馆长又在看了看《人民文学》上面的文章,确实是很多语言有着黎川的方言,这算是作者的特色。
这又是哪里来的猛将?
过了一会儿,那个穿着一身写得发白的中山装的馆内作家,老张才敲响了办公室的大门。
喘了口气,才对着黄馆长说道:“馆长,我下去邮局打听了!真有一个人叫做周止,前几月还在公社里面取来了不少汇款,我还听邮局人员说了确实是有几篇从北平给他寄过来的信,最近还有一封还在县邮局拣货,我看了一眼,是朝内大街166号的!!”
黄馆长听到后面,皱眉道:“你这混蛋,去邮局打听别人的隐私!!”
“这不是你让我查是谁啊!还赖上我来了!”老张有些无语,大家都是公家人,相互之间打个交道不是啥问题,加上他还是文化馆的人,交际圈更是广泛。
“咳咳,反正下次不许这样了。”黄馆长点点头。
朝内大街166号,就是《人民文学》杂志社的地址,他们文化馆,就派几个人去投稿过,无一不是被退稿。“抱歉,你的作品……”
听完老张的报道之后,他才走出了大门,先是走到了文化馆的办公室里面。
文化馆的集体办公室里面,一共放着七八张大长桌子,墙角堆放着各种杂志和纸张。
有人坐在位置上面读书看报,有人惬意躺着补觉,黄馆长缓缓走了进来,看了这群不争气的一眼。
妈的,这种作家竟然是一个不知名的乡村作家,这群人真是懒散惯了,说着黄馆长就来气。
“咳咳,有件事情宣布一下,我们县呢有人在《人民文学》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最近《鄂州日报》还专门为此称赞了一下!”黄馆长先是有些骄傲的说了一句。
管他是不是自己手底下的兵,反正是黎川县的作家,就是他手底下的“业绩”。
“啥子?老张,你过稿了?”
老张一时间涨红了脸,他是去北平发表过文章,不过是北平最小的一些杂志,就这还是整个文化馆最有文化的作家。
“不是!”
“那还能是谁?你吗?”
所有人吵了起来,纷纷摇摇头。
黄馆长这时候才憋不住火气,骂道:“就你们这一群天天坐在办公室插科打诨的,看杂志都不看正经杂志的人,还好意思问别人是不是!自己对自己没点逼数吗!”
其中大半都是走关系进来的,也就在市里面发表过一些文章,在省里面发表文章的都才寥寥数人。
所以说地方落后便是落后在很多地方。
黄馆长说道:“你们把《提篮桥的救赎》好好的仔仔细细阅读几遍,学学人家怎么写的,再看看自己的!!”
“所以,馆长,他到底是谁?”
黄馆长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说道:“他是郁江公社的一位普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