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卓微张着嘴,看着力气比牛还大的李氏。
一人拿着那么多铁具,速度一点不比男人慢地跑出了屋。
他的母亲也常年干农活,但力气还没有那个女人一半大。
赵青卓重新躺下,拿起《论语》看了起来,但他眉头紧锁,手里的书迟迟没再翻动下一页。
那个年长的妇人一定在那里见过。
突然,他猛地起身,“想起来了,那不是夏志远的姑姑吗?”
夏志远的姑姑果然有钱,随随便便就能拿出来一锭银子,怪不得她能供夏志远读书。
他们祥和村谁不羡慕,夏志远有个疼爱他的姑姑。
他和夏志远还有同村的学子一起参加县试、府试、院试,他到院试这一关落榜了。
学识还没他好的夏志远,却以优异的成绩考中秀才。
这让赵青卓既不甘,又无奈。
夏志远能考中秀才,事实证明,是他不如夏志远。
自从夏志远考中秀才后,就与他们这群同村的学子们拉开了距离。
以前不管他们走到哪,夏志远就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转,现在人家考中秀才了,再见到他们爱答不理的。
赵青卓也是个傲气的,他才不会上杆子巴结夏志远。
不就考中个秀才吗,三年后他也一定能中。
不过,赵青卓眼睛转了转,起身跟老板打了声招呼,也出门了。
另一边。
夏宁和李氏将采买的家具搬上牛车,再次离开。
出来一趟不容易,夏宁要将东西买全。
她带着李氏来到一家卖家禽的摊位上。
“大婶,一只小鸡崽怎么卖?”
“不贵,一只九文。”面带福相的大婶微笑道。
“小鸭子呢?”
“十文,如果你要得多的话,那就都给你算九文钱。”
夏宁数了数,小鸭子二十来只,小鸡崽好几十只,她可买不了这么多。
“我要二十只小鸡崽,十只小鸭子。”
夏宁家院子不大,前院都种了蔬菜,这些小家伙只能养在后院。
后院虽然大了一点,但没有围墙,养这些小家伙还得给它们搭个窝。
大婶高兴地拿起竹子编的网兜,一边熟练地往里塞鸡崽,一边笑着道:“都给你算九文,怎么样,我说话算话吧。”
夏宁也笑着回道:“大婶做生意就是大气,以后还来你家买。”
装好鸡鸭后,夏宁付了二百七十文。
夏宁将网兜交给李氏:“你把这些送回牛车上,不用找我了,你和杜氏都在牛车那等我,我去看看大牛二牛就回来。”
李氏也想看看自家男人,但她不敢开口。
她敢肯定,只要她敢将这句话说出口,婆婆一定会骂她。
婆婆让回去等着那就回去等着吧。
夏宁看了一眼李氏,她没让李氏杜氏一起去,自然是因为没必要。
因为她不想让两儿子继续打工了。
现在有钱了,怎么能让儿子们继续干苦力活。
把自家活干好就得了。
夏宁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来到青砖红瓦墙的高门大院,李员外家门口。
敲了门,出来一个十几岁大的小厮,先是看了看夏宁,语气有些不悦:“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竟敢乱敲门?”
小厮是看夏宁的穿着打扮,一看就是穷妇。
所以他怎么可能听一个穷酸妇人的话,想见谁他就去通传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