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倒是吸引了不少目光。
治粟内史看着那改良的纸张,心下已然有了主意。
当然,别管在场人想什么,相比较如何赞叹这种无用功,眼下更多的是走个明面流程,如何用于朝廷。
一时间可谓是探讨诸多。
不过这纸张是否只出于官坊,是否交由地方,就成了一个不小的问题。
“若唯独以京城之官,方便一方,化作奢侈之物,实在有些有违天意。”
“此物可以贩卖天下各地,天下共得其珍。”
“可纸张并无这么多。”
“那便扩大产量!”
“于国可有利否?!”
“入书吏国学,并行地方之策,上禀于天,下令于四方,不算有利否?”
“既收百家语,此物必不能留于百姓间。”
“书吏国学,乃是官家!”
“可国学子弟,并非朝廷之人!”
众人说着,声音越重,甚至都吵出了几分火气。
而且每一个都不见得都朝着一个方向使劲,就这么情况,可谓是越吵越乱,甚至开始了合纵连横。
而也就是在此刻,眼前的异镜之上,那跌宕起伏,激昂万分,甚至还透着几分魔性的音调终于停了下来,转而化作了一声——
[你知道什么是科举吗?]
第64章
[科举乃是我国古代重要选官手段之一。]
[流程上公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当然,走到殿试的,被皇帝所点中,就被称之为天子门生。]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状元、榜眼、探花,便是前三,赐进士及第。]
[而在殿试上,未被选上的,那就是进士出身。]
[理论上来说,普天之下只要家世清白,就可以参加科举,家世为下,才学为上,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皇权因此推向了更高的位置。]
【其实还是不能的,因为登天子堂的时候,那都是过了会试的贡士了,而中了贡士,百分之百都要入殿试的,这都不用四舍五入了,这分明就是进士,但是广义上而言,倒也不错。】
嬴政看着那画面中的一切,仍旧不曾开口。
但是朝堂上已经管不得纸张这一件事了,因为——
这东西涉及学说传承啊!
原本那好不容易融合在一块的联盟,霎时间分崩离析。
甚至此刻都已经暂时放下政策上的分歧了。
科举是什么,在此之前他们不清楚,但是此刻,清楚了。
不仅仅清楚了,他们没有谁会忘记,这里面可涉及儒家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