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帶回來的番薯最多,番豆只有三麻袋,他的計劃是番薯換洋芋,現在拿多少番薯,明年還多少洋芋。
番薯換回去自家吃或種都行,因他今夏已經種過一茬番薯,因此建議大家留種,明年各家都種點,作坊也收。
甘薯不太挑地,整顆種收成都能看得見,更別說栽藤種。
「這番薯耐旱的很,在前朝大旱時被稱為救命糧,福建一帶很受推崇,反倒江南一帶不顯眼。」
蘇長青笑道:「江南魚米之鄉,田地肥沃,種番薯浪費了,還是咱們北地適合,收成不好的地種番薯收成好,更划算!」
里正、幾位族長族老著實沒想到,張康毅竟是這種心思,而蘇長青更是點明種番薯作糧,家裡省下的小麥賣給糧鋪換銀錢。
這樣一來,家家戶戶又添了一筆進項。
里正心思更是火熱,只番薯能作糧這一項,那就是功勞啊,能上縣誌的!
他們蘇家村靠近府城,多川地,山地也不是很貧瘠,這才家家戶戶日子都過得去,但安陽縣七個村子,有那村子在西北邊需翻過山,日子很是清苦。
村里家家戶戶種番薯,明年賣種,或是如康毅所說洋芋換番薯種都行,這往後,多少人家冬日裡能就著番薯填飽肚子,不用在半飢半飽等來年的收成。
這可是大功德!
幾人在飯桌上討論得熱火朝天,從番薯換種、明春種植說到長成挖出後收購都詳說了一回,末了,張康毅請里正代為通知,三日後給大家結錢。
離開張家時,幾個老頭子個個挺胸抬頭,走路生風。
送走里正族老,蘇長青也準備回作坊,卻被張康毅叫住,「長青哥,你咋了,怎身上有藥味?」
蘇長青抬起袖子聞,道:「沒事兒,這幾日用藥酒搓肩頸,藥酒味兒。」
「你可得注意身體,我走後番薯地全靠你照看,明年還得指導大傢伙兒種。再說,番豆我準備找幾家願意種的先試種,長青哥,你家可得至少種一畝。」
「沒問題,明年我家洋芋就種自己吃的,空下來的地種番薯和番豆。」
??????
結洋芋錢的消息傳得飛快,不到下晌,蘇家村九成九的人家都知道三天後領錢,而且張康毅商隊帶回了番薯,家家戶戶可去換番薯種,不用給錢,明年直接用洋芋還就成。
而小孩已經知道,番薯比洋芋還好吃!
這要歸功於張松,他現在跟弟弟吃住都在爺爺家,今兒中午就吃的番薯飯,那滋味,他不僅回味了一下午,更是跟同窗宣揚三叔帶回來的番薯有多好吃。
這不,下午放學,杏兒安兒回來鬧著要吃番薯飯。
「明兒中午做,晚飯已經做好了,再做番薯飯來不及,再說剩飯你倆吃啊!」蘇志棟板臉。
杏兒安兒才乖乖坐椅子上,小樹已經捏著筷子撈麵片吃。
因中午的剁椒雞蛋、土豆絲都沒吃完,晚上蘇婉圖省事兒直接做了燴麵片。
三日後,恰逢學堂休沐。
蘇婉帶著杏兒安兒、小樹去找李秀兒湊熱鬧,今兒,村里每家都有一人聚在張康毅家。
村中央的路邊,更是坐滿了做針線嘮嗑的婦人,小孩子呼啦啦在村道上跑上跑下。
洋芋吃稱,收購時張康毅便透漏,最低價五斤一文,若是粉條賣得上價,價格還會上漲。
這次南下,售賣蘇家村粉條是其次,主要是與南邊大酒樓大雜貨鋪談合作,蘇家村作坊為他們提供低價又美味的粉條。
售價比米粉粉條低兩文,這還是次要的,關鍵是貨源足!
大米貴,即便在南邊,用米粉做粉條那也成本不低,專門做粉條的作坊少之又少,因此,粉條一直是大戶人家才能吃得起的精貴吃食。
大酒樓不怕成本高,就怕別家有的自家沒有,因此,買了一些北方商隊帶來的粉條試吃了幾回。
發現確實與米粉粉條差異不大,且那小兒手指粗的泡開後燉肉,入口滑嫩卻又勁道十足,很是美味!
張康毅與五家酒樓簽了供貨契書,還有三家跑海運的商隊,與後者只是暫時達成運貨協議。
商隊走旱路將粉條運送至膠東金家口港,海運商隊接手,走水路運至南邊,按契給五大酒樓供貨。
只這五家酒樓,雖簽了一年契書,但足夠作坊賺得盆滿缽滿。
至於以後出現同行供貨,粉條降價,那是不可避免,但蘇家村粉條最先打出名聲,薄利多銷之下,也能是賺的。
張康毅在回程路上就在考慮洋芋定價,深思熟慮後定為三斤一文,但醜話說前頭,將明年市情解釋了一遍,道:「至於以後的收購價現在還不確定,今年大概是最高的一年,但總歸我不會讓大傢伙吃虧。」
有人變了臉色,但坐在廊檐下的里正、族老等卻是像沒聽見,端著茶盞細品。
見無人應話,張康毅直接進入主題,「最先一批在忠義哥這邊領,第二批來小橋這邊,商隊第二次南下後賣洋芋的到志剛志棟這邊。」
隨著他一聲令下,年輕小伙兒從堂屋抬出竹簍,趴在牆頭看熱鬧的小孩發出驚呼。
「哇~」
「好多銅板!」
蘇婉看著兩籮筐銅板也是驚訝。
張康毅家院子人太多,小孩子都擠不進去,李秀兒就讓她大哥在牆邊搭了木架,現在,七八個孩子站在木板架上圍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