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
说不定旨意还没有拟好,皇帝人先不明不白的死了。
甚至刚放出风去,明天这批文官就会新扶持一个新皇登基。
……
那借钱呢?
从满朝勋贵、文武百官借钱。
崇祯不是没想过从勋贵手里借钱,捐钱,可拢共几十万两银子,从满朝勋贵、文武百官手里拿的比杀了他们都难。
从百姓手里?
老百姓的钱就好拿的?
要是好拿的话,又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农民起义,到处封烟?
老百姓收上来的粮食都养活不住自己,还有额外缴纳三饷,那就只能造反了,几年之后,李自成裹挟百万流民入京就是最好的明证。
那从山西的那八大“皇商”手里呢?
这些叛国走私,唯利是图,只有自己的家,没有大家的卖国贼,直接抄家灭族,总可以弄个几百万两银子吧?
能,但也容易引起动乱。
其一,后金与他们沆瀣一气这么多年,这八大“皇商”为满清输送各种资源,猛然打掉,后金必然会以此为借口,再次发动对大明的袭击。
而且他们走私这么多年,家产定然转移的极为分散和隐秘。
如果准备不充分,未必能抄到多少家产。
再有,朝中与“八大皇商”勾结者甚多,要不然他们这么多年如此安然无恙的往满清那边做军需生意?
要是没有朝中的官员和在外的武将帮衬,根本做不到。
动这八大家,与动朝中的这些勋贵、官员一样,有可能钱还没有到手,皇帝又特么落水了。
即便没有落水,一旦开始查抄,惹恼勋贵和那些官员,集体撂挑子,朝廷彻底停摆,大明朝也跟着就地咽气。
虽然有前世的一些历史记忆,但眼下大明的情况已经烂到了极致。
想在崇祯朝后期挽救大明,真不是一般的难。
但难,不是没有机会!
容错率极低而已。
“得稳,得准,得狠。”
朱常淦将写着钱的字给扔进了火盆之中,冲着外面喊道:“王承恩。”
“皇爷,内臣在!”王承恩闻言连忙从外面推门而入。
“给朕弄点吃的,另外……温体仁现在应该还没有走吧?让他留一下。”
吃饱了,才好磨刀霍霍向猪羊。
搞钱!
刚退朝,温体仁却是还没有走远,很快被王承恩给叫了过来。
“陛下!”
“温阁老,朕昨夜苦思冥想出来一个法子,可暂时解决一些钱粮。”
“哦,不知陛下所想是……”
“朕欲向皇亲国戚借钱,如今大明的江山风雨飘摇,往日大明一半以上的田赋用于支付宗亲的俸禄,
各省的盐茶税、榷关税,几乎都落在了他们的手里,他们比朕有钱,不知温阁老以为如何?”
“呃?”温体仁不由怔了一下。
宗藩们现在还天天找国库要钱呢,皇帝朝他们借钱?
……
……
ps:【三饷】,明末为筹集抵御后金和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在田赋上的加派,即辽饷、剿饷和练饷三项赋税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