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第638章 > 第379章 379铁锅炖大鹅(第3页)

第379章 379铁锅炖大鹅(第3页)

“罢了。”

朱元璋摆摆手,对于这件事他不想说了。

或许他这辈还顾及旧情,可是子孙后代之间的情分就少了许多。

再加上前面有老二老三合起伙来欺负老大,现在老大的儿子给他爹报仇,也说的过去。

若是朱高炽不死,朱高煦也没那个胆子造反。

或者即使造反了,朱高炽也不会直接杀了他。

但是他侄子可就真舍得下杀手了。

铁锅炖大鹅,就是没加水呗。

王布犁瞧着极其失落以及不敢相信这一幕的朱棣,你自己选的嘛,偶像!

朝堂以后的调查表明,朱高煦之弟赵王朱高燧与这一阴谋有牵连。

但宣德帝因关心王朝的稳定,下令不予追究。

这场叛乱的悲惨的失败表明了大明藩王的权力,已经下降到很低的程度了。

宣德帝还面临另一个严重问题,安南人继续抵制大明吞并的企图。

在开始时宣德帝在撤军和继续平定的努力之间举棋不定,但最后经过认真的考虑后,他下令撤出全部中国的占领军。

这样就结束了中国对安南的占领。

相比于他爷爷朱棣的南征北战,朱瞻基虽然也想要继承他爷爷的政策,但总体而言是极为保守的。

宣德帝试图清除军事的腐败现象,以大力建立文官统治。

在历次征战中,贪污的军官只动员穷人而向富人出售免征券,在征用物资时,向黎民百姓过分勒索。

他们非法地使用士兵作为自己的私人奴仆,侵吞他们的军饷和口粮,扣他们的冬装。

这样的非法勒索和苛刻待遇败坏了士兵的士气,助长了开小差,进而破坏了大明整个军事组织和严重地降低了部队的战斗力。

看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感慨道:“果然不出三代,大明的军制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朱棣也听过王布犁说有关军队的弊端,现在亲眼瞧见了,内心还没有平静下来。

主要是侄子杀叔父这件事,让朱棣很是悲哀。

自己的亲孙子竟然也走了被自己推翻的朱允炆的旧路!

现在朱瞻基放弃安南什么的,在朱棣看来都是小事。

大明的军队到了这个份上已经不怎么能打了。

难不成这些问题,自己在位的时候就没有出现嘛?

无论是什么事情都不会突然生的。

朱元璋没有理会朱棣低落的情绪,而是看向王布犁:“你怎么看?”

“我听闻过一句话。”王布犁稍作回忆道:“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也!”

朱元璋瞪大眼睛,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评价王布犁的治国之言。

而半文盲的朱棣则是没怎么听明白王布犁话里的意思。

他还是第一次听王布犁说如此拗口的话。

徐妙云则是慢慢咀嚼王布犁话里的意思。

尽管宣德帝这样关注,军事组织继续受到管理不当、士气下降和缺乏战斗力等问题的损害。

根本的原因是军屯未能给部队提供粮食以及世袭的军事制度中存在种种不正常的现象。

大明军队不再像在永乐帝时代那样经常征战,战斗经验很少。

天子老是对犯罪军官宽大处理,这是促成以上通病的一个因素。

朱瞻基断言,他们缺乏教育,因而不能用正常的标准去衡量他们。

“不对,难不成是咱的军校并没有如实开办起来?”朱元璋瞧着朱瞻基这番作为,大明军队依旧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兴许能上军校的人始终是少数。”

王布犁摇摇头:“就跟能读得起书的人一个样,寻常士卒想要翻身,从一个小卒子杀到国公的位置来,多少年都不会出现一个,更不用说宣德皇帝很少对外征战,连平叛都是自己站在那里就行,根本就没什么机会动兵戈。”

朱元璋脸上阴晴不定,他一直都觉得后世子孙没有完全按照他的政策去处理国家大事。

后面的皇帝教育不着,光是前面他教育得着的皇帝也是如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