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娘的。”
朱元璋难得的咒骂了一句:“怎么会如此?”
“陛下,还是需要让大部分人吃饱饭,他们才能有想法继续往上爬。”
王布犁指了指宣德帝的行为:“他虽然英明,但是心思也没有完全放在治理国家大事上。”
宣德果然是爱好广泛,书画、狩猎、美食、听戏,以及最拿手的斗蛐蛐手艺。
朱棣重新坐在椅子上,对于孙子这般爱玩也不知道要怎么吐槽。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其实更加生气。
在他看来皇帝怎么能拥有这种爱好呢?
简直是昏君所为,岂不闻赵宋宋徽宗的例子?
只是后世那些皇帝许多宣德帝有手腕呢。
朱元璋内心十分的茫然,为何咱的子孙都不跟咱一样喜欢勤于政务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宣德也不糊涂。”王布犁见朱家父子又不说话,他主动挑开话头:
“无论是从处理军政还是财政上,都是一个有脑子的皇帝,没有被下面的人轻易哄骗住。
不仅换了一大波御史去查,还叫锦衣卫暗中探查,不仅如此,还有宦官一波更是在暗中探查。
这三拨人可不会轻易的混在一起,糊弄皇帝啊!”
听了王布犁如此夸赞的话,朱元璋摇了摇头:
“虽说从老四那里就开始重用一些宦官,但是后世宦官势力做大,比如朱瞻基的儿子年纪轻轻继位,就被宦官那个叫王振的给忽悠了。”
王布犁瞥了老朱一眼,他连这个都知道。
那大明留学生的事,朱元璋他是不是知晓了?
否则怎么见到这种大风大浪,他都没有破防之类的。
难不成是阈值被迫提高了?
王布犁闭上嘴,没有多说什么。
朱棣还没有从悲痛当中回过味来。
倒是徐妙云从朱元璋的话里听出来了两层意思。
一个是自己的孙子朱瞻基英年早逝,另外一个就是后面宦官势力弄国来着!
否则父皇不会如此的恼怒!
巨幕上依旧展示出朱瞻基做过的事。
宣德在位时期的北方边境还是比较平静的。
这种暂时平静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阿鲁台对东蒙古人的无可争辩的领导,已被永乐帝的无情征讨所破坏。
结果,就导致了部落领袖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对立。
到永乐帝去世时,阿鲁台的实力已经江河直下。
因为重新振兴的瓦剌人在的领导下屡次侵入他的领地,迫使他东移。
蒙古联盟一分为二:阿鲁台领导东蒙古人,脱欢领导西面的瓦剌诸部落。
双方战争不断。
脱欢是马哈木的儿子,继承了大明的爵位。
后来宣德帝对边防作了一些变动。
在战略要地开平卫之南,大明军队在薛禄的率领下在一些城市构筑防御工事。
待到工事完成后,薛禄建议把边境防务集中在那里,放弃开平的前沿戍区,以便缩短供应线。
这个决定后来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因为它把几百里的地方暴露在蒙古人面前,同时又限制了大明军队,使他们越来越采取守势。
同时,在西面,瓦剌已经强大,并击败阿鲁台并把他杀死。
瓦剌这时无可争辩地成了蒙古的支配力量。
朱瞻基在他37虚岁时早死,由年仅8岁的幼帝朱祁镇继位。
王布犁忍不住往前探了下身子:“留学生,你终于出现了。”
(本章完)